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自己的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从特朗普一上台开始,困扰这位“美国历史上最伟大总统”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没钱。
为了摆脱没钱的困扰,特朗普先后使出了节流、开源以及“弄死”大债主的招数。
特朗普今年初重回白宫时,本想大展拳脚振兴美国经济,结果发现最头疼的就是这笔巨额债务。
美国财政部的报告说得很清楚:36万亿国债里,28万亿是向公众借的,7万多亿是政府内部欠的。
债务上涨的速度更是快得吓人,2024年底还是33万亿,不到半年就涨了3万亿。
至于美国为啥欠这么多钱,最终的原因还是政府花钱太多,收税太少,年年入不敷出。
这个委员会提出了很多省钱方案:比如减少军费开支,砍掉一些社会福利项目,取消对大企业的税收优惠。
军费开支根本动不了。军工集团在国会势力很大,议员们都不愿意削减军费,担心影响就业和选区利益。
最后这个委员会只能在小项目上省点钱,比如减少办公用品采购、压缩差旅费,省下的钱对36万亿债务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今年4月,他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一定的关税,想通过这一个办法减少进口,保护美国工厂,缩小贸易逆差。
结果贸易战打了三个月,美国贸易逆差没缩小,反而让国内超市物价飞涨,农场主的小麦大豆堆在仓库卖不出去。
印度拒绝降低关税,加拿大坚持征收数字服务税,巴西总统卢拉公开骂特朗普是“经济”。
目前来讲,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没有帮美国挣到一分钱,反而得罪了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全世界国家。
特朗普一直觉得美联储在和自己作对,他想让美联储降息,这样政府借钱利息能少还点。
事实上,从4月开始,特朗普就不断在社会化媒体上喊话,要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降息。
4月18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把证券监管权收归白宫,想削弱美联储的权力。
7月16日,特朗普又借美联储大楼装修超支的事,指控鲍威尔渎职,想把他赶下台。
7月24日,特朗普更是直接跑到美联储总部,当着记者面拍鲍威尔的后背说:“我希望你能降低利率,除此之外我还能说什么?”
尽管特朗普这么闹,美联储在7月30日还是宣布第五次维持利率不变,保持在4.25%-4.5%。
8月1日,他突然在社会化媒体爆料,说劳工统计局统计局局长麦肯塔弗是拜登任命的官员,指责她“伪造就业数据”。
特朗普声称麦肯塔弗在2024年大选前篡改数据帮候选人哈里斯,还故意夸大了今年5月和6月的就业数字。
美国5月新增就业岗位从原先公布的14.4万下调到1.9万,6月数据从14.7万降到1.4万。
这种自曝家丑的做法显然震惊了全美,毕竟几十年来还没有总统公开指控政府数据造假。
事实上,在收拾美联储之前,特朗普就已经认识到美国的债务问题不是他能解决的了。
所以,特朗普目前的想法就是,爱咋咋地,只要美债问题别在他任期内暴雷就可以。
为此特朗普前段时间不顾美国以及包括马斯克在内的美国大批富豪的反对,推动国会通过了《大而美法案》。
这个法案核心就两条:一是把国债上限从36万亿提高到40万亿美元;二是继续减税刺激经济。
财政部马上开始发行新国债,预计到2025年底,国债总额将突破38万亿美元。
专家算了一笔账:减税政策会让政府每年少收5000亿美元税收,债务窟窿会慢慢的大。
总之,现在美国陷入一个死循环:借钱要付利息,利息越付越多;想省钱又减不了开支;想通过贸易战赚钱却适得其反。
特朗普的减税政策虽然让大企业高兴,但让政府收入更少;放松监管刺激了经济,却加重了债务负担。
过去各国都相信美元最可靠,现在看到美国债台高筑,中国等国家连续18个月减持美债,持有量从1.3万亿降到7572亿美元;英国、日本也在悄悄抛售。
中国在这场博弈中很清醒。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中国不硬碰硬,而是采取灵活策略:把部分工厂转移到东南亚,减少对美国市场依赖;
特朗普现在进退两难。贸易战压不服世界各国,美联储又不听指挥,国内开支减不下来。
他原想用强硬手段快速处理问题,结果全都碰了钉子。美国媒体形容这是“特朗普的三连败”。
目前来讲,美国靠借债和美元特权过日子的模式越来越难维持,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经受住了考验。
未来全球经济是走向多极化还是维持单极霸权,这场美债危机将成为重要转折点。
特朗普政府选择借新债还旧债的做法,只能暂时掩盖问题,债务雪球只会越滚越大。